首页 > 最新动态 > 豫园非遗贺新春,回望2024中国非遗保护协会精彩足迹
最新动态
豫园非遗贺新春,回望2024中国非遗保护协会精彩足迹
2025-01-1014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随着乙巳蛇年的脚步临近,“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即将到来。1月10日至12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非遗贺新春·2025豫园非遗大集”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大集汇聚全国南北的非遗项目,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底蕴,徜徉于灯彩熠熠的豫园,感受璀璨灯火映照下的年味新篇。在这里,文化穿越时空,传承焕发新彩,中国非遗保护协会邀您一起在豫园共度非遗里的中国年!

在新春伊始之际,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非遗保护协会的足迹遍布廊坊、雄安、宜兴、渭南、延安、新余、彭州等地,举办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非遗活动,硕果累累。协会始终秉持“人民非遗 人民共享”的理念,致力于让非遗贴近生活,使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龙年非遗大集,送去春天的第一声问候
2024春节期间,中国非遗保护协会联合河北省文旅厅、中信国安集团、央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在香河国安第一城景区举办“龙年非遗大集”,并依托大集场景录制《新春非遗之夜》大型文艺晚会,为观众呈现了诸多以非遗为底色的创新融合节目,活动直播全网总观看量2675万,相关话题总阅读量1.26亿。烟火市集伴着浓浓年味儿,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的深厚底蕴与文化魅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赏非遗、过大年的热潮。

中国非遗保护年会,打造盛大非遗节日
7月,第二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在江苏宜兴成功举办,这不仅是非遗的年度盛会,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的展示平台。汇聚文化瑰宝,传承非遗精髓,年会邀请全民共同参与,尽享非遗无穷魅力。年会开幕式直播吸引了超过2000万人次观看,非遗大集三天吸引16万游客参与,影响力辐射全国。

非遗大集全民参与,百姓共享文化盛宴
协会以举办主客共享的非遗大集为活动核心,让非遗融入烟火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非遗大集以“五好”标准——好吃、好看、好听、好用、好玩,带给百姓全方位的非遗体验。2024年,协会以开年的龙年非遗大集为起点,到彭州非遗音乐大集年度收关,在多地成功举办非遗大集,累计吸引近150万游客参与,通过全民参与的形式,使非遗成为可以触及、可以体验的活态遗产。
以彭州非遗音乐大集为例,创新打造非遗主题沉浸式街区,大大提升了游客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将非遗与无人机技术深度结合,点亮文化创意,为非遗的传承实践拓展了路径。三个板块五大场景,3天吸引近30万游客,在彭州展开一段生动别致的非遗之旅。

非遗+旅游,体验新高度
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趋势正在全国各地兴起,协会在2024年继续开展非遗进景区、度假区、街区活动,推动非遗与旅游产业双向赋能。从红色延安到山水仙女湖,再到巍峨华山,描绘文化与自然交融的崭新图景,在这一模式下,非遗得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焕发新的生机,而旅游体验也因文化的融入更加深刻和丰富。
金秋十月,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与新余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二届仙女湖非遗旅游欢乐周,央视《新闻直播间》特别报道仙女湖“非遗+景观”专题,文化与山水在这里完美融合,游客每一次到访都充满新的期待与惊喜;在革命圣地延安,协会携手延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2024西北地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发布7条“非遗+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追忆峥嵘岁月的同时,感受非遗的深厚底蕴;国庆期间,协会在华山脚下主办的“鼓舞中华 九州同庆”2024国庆非遗大集掀起高潮,央视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覆盖全国观众6000万,线上曝光量突破1.5亿。为期三天的非遗大集吸引近20万游客,带动旅游消费1500万元,华山景区接待游客11.9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79%。这不仅展现了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巨大潜力,更为景区与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与全国人民共同见证了诸多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辉煌时刻。展望2025,豫园非遗大集拉开蛇年新篇章,协会将继续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守护非遗根脉,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记忆。通过搭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推动非遗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