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沉浸式体验!科技赋能非遗新传播、新展示来丹寨了
最新动态
沉浸式体验!科技赋能非遗新传播、新展示来丹寨了
2025-09-153

2025年9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中国非遗保护协会、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科技赋能非遗新传播新展示将在第三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期间开幕,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京东方艺云、风语筑、光禹莱特、宇宙猜想等5家院校和创新企业共13个项目参加,开展“非遗+科技”工作实践,打造“科技赋能非遗传承体验新空间”。展览将长期保留,供市民和游客参观体验。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1、星燧炽愿——数字烟花沉浸互动体验。烟火爆竹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设计者将敦煌壁画中的藻井纹等吉祥纹样进行现代转译,巧妙融入数字烟花的表现形式,并特别采用传统火柴点燃的方式,唤起人们对传统节庆与美好情感的深刻共鸣。

2、鸟鸣花飞——鸟笼国画花鸟数字互动体验。鸟笼制作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作品灵感来源于贵州丹寨县卡拉村“中国鸟笼之乡”。设计者将现实鸟笼与数字飞鸟相结合,随着飞鸟飞入画面,梅树绽放花蕾,焕发新生。

3、器鸣不息——“泥咕咕”数字化非遗体验装置。泥塑(浚县泥咕咕)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观众通过“吹气”这一充满仪式感的动作,触发数字泥咕咕的形态流转,交织出春燕报丰、骏马奋蹄与祈福社火等承载记忆的图景。

4、英歌潮舞——英歌数字互动体验。英歌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作品是对传统英歌舞的一次数字化创新探索。观众通过敲击鼓面,与屏幕中的英歌人物进行互动,触发音响效果的同时,激活人物的动态表演。

5、车马慢·书——一场穿越时空的投递艺术体验作品是一件关于沟通与记忆的互动艺术装置,邀请大家重新提笔,选择四种信纸投递到四个“邮政信箱”,触发不一样的动画仪式,或快马传书,或邮车缓行,或微信弹窗,或粒子跃迁,分别通往:大唐驿站,寄往盛世的马背;中国邮政,寄往街巷的邮车;手机电邮,寄往屏幕的彼端;量子通信,寄往将至的未来。

光禹莱特《天地织形·露华凝彩》

苗族蜡染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次互动项目为《天地织形·露华凝彩》,以贵州苗族蜡染为灵感,通过数字交互光影技术,将贵州山水与苗族蜡染元素融汇为一幅流动的艺术画卷。山峦与村寨以蜡染的蓝白肌理展开,水波与云雾在光影中缓缓流动;游动的鱼鸟、凤凰、蝴蝶与牛群从山水间轻盈穿梭,构成充满生命力的景象。

京东方艺云沉浸式互动展《趣构成纹》

艺云科技为本次展示带来了沉浸式、交互式数字互动展项《趣构成纹》。展项以Unity引擎开发丝绸纹样AIGC小模型,通过手绘图进行“图生图”模型训练,以数字技术活化丝绸文化,带来传统与科技交融的沉浸体验。

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项目展

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是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的线下体验馆,本次展示了陈列馆中的剪纸和咏春拳互动体验项目,让市民游客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非遗魅力。

宇宙猜想“科技赋能·非遗焕新”主题展

本次展示了VR大空间沉浸观影体验《甲骨文奇遇记》《丛林探秘·重返侏罗纪》,AI智能民族服饰融合拍照墙和AI语音绘本创作站等内容,通过引入多样非遗元素,让市民游客通过数字化方式沉浸式感受非遗。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